ori.studio

design + publishing

( )

ori.studio是由Maxim Cormier和范雪晨共同建立的作为媒体之间的动态浮动的设计单元。工作室的活动以书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抽象环境为中心,形成类似于由设计、研究和出版组成的张力结构。这些书籍实践的活动既是概念性的,因为创造了抽象的规则来改善书的生产环境,同时也是实体性的,因为赋予了这些规则以形态。

publications

( )

c-site.4 : 距离

2023.1, 208页, 190x247x17mm
ISBN978-1-9995159-6-6

c-site(c = conversation)是围绕着单一话题所进行的跨学科对话,从物理和抽象的角度进行探索,并且脱离了典型的采访者/受访者的原型,重点放在不同的"他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前三部的迭代是通过一个连续的对话格式实现的。自c-site第四部开始,格式将变得不再固定,并着重探索对话格式如何能与主题共享一个明确的关系。

通过这些环境的建造和改变,让在本质上具有普遍性质的主题,结合来自不同背景、经验和思维方式的观点,可以更好地被理解。

more
( )

新对话格式 :

围绕「距离」为主题 通过匿名方式进行的 10人多学科对话

在本书收录的整场对话中, 每位对话者的名称和身份都未曾向彼此透露过。 这是一个带着「距离」的场所, 或者可以说是让对话本体和主题两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某种边界。 书籍的形态和关系也在辅助强调着这种能动的关系; 就像10位名字被简化成符号的对话者背对着彼此交谈, 这本书也被分割成两个区域, 在中央由一个物理的界线将彼此分开, 它们具有完全相反的方向——垂直面和水平面——背对彼此放置着。

距离 :

当我们在风景中移动、驻足。是否能在周围的环境中逐渐觉察到「距离」?它是否存在于湖泊随着深度增加而变暗的颜色与层次之中, 或存在于脚侧的、如一面小镜子般反映人类世界的蚁群的社会性里, 亦或存在于旧植被到新植被的缓慢转变之中。还是随着高度的增加, 空气逐渐变稀薄, 以及从长满青苔的地面踏上干燥的砾石时, 声音和感觉变得不同的时刻。眼前的景象是否正是由不同种类或层次的距离所构成呢?

虽然「距离」是难以让人注意到的词, 但若悉心观察, 便会发现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对话和文本中常常反复出现。当我们说自己和事物之间「没有距离」, 实际上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接近面前的它?距离是看到的可能性。

为了使看到成为可能, 我便需要和物体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宫川淳 (1933–1977)。

在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时, 我们和所有他者之间的关系都是由距离来定义的。在我们的感知中, 已知的和未知的是重叠的。距离使我们能够看到自己与他者共享的无形的认知关系, 而距离的极端或缺乏(近或远)都会降低我们看到它们的能力。

我们和距离之间的感应状态是怎样的?人与物体之间的关系能否通过彼此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距离有物质的轮廓吗? 如何衡量创造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距离?产生距离的条件和角度是什么?距离的消失或被认为出现的条件是什么?时间、空间和距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系?距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吗?距离可以被复制吗? 距离和关系是一回事吗?所有的物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分裂的吗?缺席、停顿和距离有相同的含义吗?一个集合体可以通过其内部的距离来定义吗?距离的边界之外是什么?重叠距离是否存在?是否有一个与距离相对立的东西?

作者 : 斯特凡・凯普尔/新津保建秀/金村修 /秋山伸/格拉赫・恩・库普/Nerhol (饭田龙太+田中义久)/马克・纳戈扎姆/门胁耕三/松原慈/中村龙治

order ( )

Yui Takada AXIS | 髙田唯 軸

2022.7, 332页, 174 (~) x 210mm
ISBN978-1-9995159-5-9

就像一条划过空间的磁场线,平面设计师高田唯把我们集体环境中的各种元素连接在一起,向内吸引,并将它们汇集到一条轨道上,开始旋转,他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周围世界的新鲜的感知。这些元素从我们身边平凡的、看似普通的景观和物体中采集,或许被提升到一种似乎与自身性质完全矛盾的状态,但同时又以一种坦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使这些性质不仅得到保持,甚至得到赞美。高田掌控着这种变化着的旋风般的能量,让我们「意识到」。

more
( )

这本书由471个被解构的艺术作品片段、日常生活中收集和记录的环境或背景元素组成,如垃圾箱、树皮、「禁止吸烟」的标志,或来自日常生活的报纸剪裁,以及其他各种实验项目,它成为了高田所创造的「轴」的物理表现,在那里,秩序不再是通过有序地应用逻辑来创造的,而是在通过拥抱、热爱,以及和对混乱的利用中产生的,于是,混沌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出现了。它是一个由看似不相干的材料层层叠加而成的物体,和通过混沌产生的秩序上结合在一起,其轮廓不断变化,让观众有机会客观地看待根据每个人的观点而变化的东西。

在本书的文字部分中,泽田育久(摄影师) 和莲沼执太 (音乐家)的文章传达了与高田没有接触但其自身实践与「轴」的概念密切相关的人的观点。此外,多年来与高田有所来往的平面设计师中垣信夫、原研哉和服部一成也与他进行了访谈性质的对话,提供了他们对高田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的三种不同印象。

髙田唯 : 1980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桑泽设计学校。 Allright设计事务所的董事, 该事务所包括「Allright Graphic」和「Allright Printing」。现任东京造形大学的副教授。 JAGDA会员。 AGI会员。

order ( )

Olivier Goethals POEM!

2021.10, 134页, 325 (~) x 210mm
ISBN978-1-9995159-5-9

POEM!这本书籍并不能被看作为一本作品集的汇编,因为它无法为建筑师/艺术家Olivier Goethals的工作和实践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相反,它尝试超越每种孤立的作品的特殊性和背景,展示着它们所建立的一种整体的共生关系。书籍的标题 “POEM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方面,由于每个副本的排列方式不同,图像以不断变化的顺序并列存在,但又莫名其妙地产生着内在联系,一个接一个的组合,不合逻辑但又具建设性的系统似乎本身就是Goethals实践中产生的叙事的诗意表现,而这种表现方式单靠语言是无法准确表达的,它是一个由图像和文字组建的空间性的诗。

more
( )

第二个方面是POEM这个词本身的性质。它从希腊语 “poieses在哲学中,poiesis(源自古希腊语:ποίησις)是 “一个人把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带入的活动” 或 “to make / 制造” 而来,这个词似乎可以恰当地描述这本书的意图,它通过不能被描述为相似的手段,结合了各种场景、绘画、素描、写作,试图制造一些由于新揭示的关系而在以往不存在的内容(及作品)。

每本书都是由一系列的组合和并列组成的,书籍没有采用静态的顺序,在那里,无形的东西突然有了物理形式,预先存在的逻辑,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周期中慢慢显示出来。 每本副本的线路上跨越了38个项目,48个文本,132幅图像(98张照片,12幅素描,10幅绘画,9个Gif)。

Olivier Goethals : 主要活动据点位于比利时的根特。曾学习建筑与城市规划。他的身份同时是建筑师和艺术家。在领域广泛的实践中, 他研究着物理空间和意识之间的联系。曾为Z33 Hasselt, CIAP Hasselt, Extra City Antwerp, HNI Rotterdam, SMAK Ghent & Palais De Tokyo Paris等场馆进行了空间干预和艺术装置。此前, 他曾作为首席建筑师/自由职业为德⋅维尔德⋅文克⋅泰利欧(De Vylder Vinck Taillieu)工作了8年。自2010年起, 他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任教。也曾担任鲁根特建筑学院、卢卡艺术学院实验室和苏黎世ETH建筑学院等机构的客座教师。Goethals目前正在负责艺术集体019的所有空间干预的设计和实施。

order ( )

c-site.3 : Other 他者

2021.2, 137页, 245x190x10mm
ISBN978-19995159-4-2

c-SITE是da大 in print中的主刊出版类别之一。以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方式,围绕某个主题的而进行,从物质和非物质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度探讨。不受到采访/被采访的单一问答形式所限制,取而代之,以有机、顺序的方式 (a → b) , (b → c) … (j → a) 来开展进行,参与到其中的讨论者 (a),向讨论者 (b) 提出问题,(b) 在作答后再向名单中的下一位对话者进行提问,以此类推,由此来实现一个更加自然且更加自主的对话形式。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结合来自不同背景、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人的观点,来深度剖析所探讨一个主题的本质和潜在力量,尽可能扩大人们对其理解和思考的范围

more
( )

他者 :

当一只幼蛹在茧中安宁地沉睡,一切环境被隔在外面——带着自然香气的枝条、微弱的气流、杂乱的碎石子,光、风、雨,都属于「他者」。当这个微小的茧被反射在一颗露珠的表面,相对被复制的下来的映像,茧的原型、外部空间、乃至整个宇宙都可以被看作「他者」。

如果将现时刻用照片记录下来,过去和未来的形态可以被看作「他者」。特定的时间点之间的间隙/过渡也可以被看作「他者」。如此单纯地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观测眼前的场景,那么在空间的维度中的物质皆可以被看作「他者」了。若以横向的维度来观望的话,纵向的空间也就成了「他者」。由此再展开新的想象,那么在脑海中的场景之外的部分也可以被看作「他者」了,当然,没有被意识到的部分皆可以被看作「他者」。

在新物质的加入或场景的改变时,「他者」的尺度、距离、形态、复杂程度也正在不断被干扰着。「他者」可以像细胞一样以缩尺的形态存在着吗?从内部和外部分别来观察「他者」将产生怎样的结果?主体是否可与「他者」重合、置换或相互作用?如果边界被弱化,应该如何定义「他者」?「他者」和主体之间的间隙(或交错的部分)可以被找寻到吗?通过定点观测的方式可以产生多少种「他者」的可能性?应该怎样区分「他者」与「余白」?事物的原始性质和「他者」的性质可以进行置换吗?有多种输出方法的存在吗?「他者」在我们的视线中是一种谎言吗?时间形态的「他者」与空间形态的「他者」可以共存吗?等。

Contributors : 门胁耕三/Olivier Goethals/中村竜治/刈谷悠三/莲沼執太/佐久间磨/能作文德/泽田育久/Marc Nagtzaam/藤野高志

随笔:伊丹豪

order ( )

n-site [1]

2020.1, 10 essays + 42 images, 220x310mm
ISBN978-1-9995159-3-5

就像一座由10栋房子所组成的小村落、每栋房子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外貌特征、材料、颜色、形状一样。10位身为建筑师、艺术创作者和设计师等身份的作者们借着n-site这个小场所聚集在一起,他们在各自感兴趣的话题/领域中都产生过一个想法、念头或主意。正如一个家的状态很有可能反映着住在那里的人的性格一样,这些尚未完成、或实现起来略有困难的概念和想法,却通过它们自身独特的存在形式,反映着每位作者不同的思考方式。

more
( )

虽然一个即时产生的想法在那一刻还不一定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就如一个无意涂画在记事本上的草稿/笔记,它短暂的存在就像火柴在黑暗中闪耀着的橙色光芒一样脆弱模糊。在这种还不算完整的状态下,它们的不成熟也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限制自身的可实现性或完成度,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们所携带的单纯性和那些具有个人性质的特点,也能够让大家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些许同感吧。因为这些思考不仅仅让生存于同一个空间的事物具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从一个场景(情景)迁移到另一个场景(情景),以无数不同的方式被人们思索着、分享着、理解着。

Contributors : 加濑透 / 西山广志 / 铃木哲生 / Yehwan Song / 东地雄一郎 / 西村祐一 / 时里充 / 齐藤雄介 / 成直 / 徳田直之

order ( )

Soushi Tanaka : Post [EE]

2019.9, 410页, 215x285mm, 日文/英文

在持续进行着的项目「Post」中,东京摄影师田中崇嗣每天使用多重曝光摄影系统地生成着数据并且根据那些数据来持续数据制作行为。“Daily”将每天生成的所有报纸的页面进行多重曝光,并转换成一张图像。之后,1个月份(约30张)的Daily通过多重曝光被转换成1张图像的"Monthly"。此后,多重曝光拍摄1年份(12张)的Monthly被转换为1张图像的"Annually"。在这个仪式一样的作品中,田中使用机械性的系统来表示图像的同时,带有人类学性的行动的图形也随之表现。

more
( )

Soushi Tanaka : Post [EE]是展览Composition Systems and Variables所生产出的副产品(09.10-17.2019,上海)。展览在8天内一直产生着带有其他可能的变量数据。最初的书籍的构成基础为一个完整的一年——作为一个完全白色的对象存在着,只有在书籍被打开时信息才会显露出来。内容也是模块化的,不同大小的模块相互重叠着。只留下线条;和一个岛到另一个岛之间的间隙。这一负空间的纵横交错的主要逻辑被用来收录来自展览的新内容。

与主要作品共存,产生了一堵由图片和材料而组成的变量逻辑墙壁,这些图片和材料从项目Post被采集出来,重新引入到一个全新的语境中。然后,这些材料在展览结束时被再次取出并放入书籍中,16本书中的每一本在图像和构图上都有所不同。

田中的老师摄影家金村修先生和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的策展主负责人增田玲先生也根据各自不同的见解,专门为这次Post书籍化的项目撰写了由Post而引发的思考。本书籍包含附属CD。收录了Post项目每日制作方式和过程的视频。

Soushi Tanaka : 田中崇嗣是以东京为主要活动据点的摄影师。在摄影师金村修先生的专题研修会上学习过作品创作。

他对摄影这一媒介的自律性、构造、机械(相机)的性能、 和利用这些机械性能生成数据的原理、 以及摄影和其它媒介的关联性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数据是由机械生成的,田中非常重视相片所具有这种化学、光学性质, “利用机械的性能创造出规则,利用规则使数据自动生成” 他在这一理念下进行作品的创作。

机械可以形成人的肉眼无法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图像。通过运用机械,相片可以捕捉到不断流动的时间中的具象(具体化)信息。也可以说是对时间和信息所遗留下的残骸的一种记录。

「Post」是田中崇嗣从2015年4月至今持续创作的一个项目, 每天的行为按照下面的规则重复着。

将每一天报纸的每一页进行多次曝光拍摄,然后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再将该月拍摄的每一天的图像经过多次曝光拍摄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再将一年拍摄的每个月的图像经过多次曝光拍摄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生成的数据会上传到他的主页以及社交网络上。 将作者每天创作并发表作品的这一过程,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在观者眼前。

order ( )

Soushi Tanaka : Post

2019.8, 126页, 282x195 mm, 日文/英文
ISBN978-1-9995159-2-8

在持续进行着的项目「Post」中,东京摄影师田中崇嗣每天使用多重曝光摄影系统地生成着数据并且根据那些数据来持续数据制作行为。“Daily”将每天生成的所有报纸的页面进行多重曝光,并转换成一张图像。之后,1个月份(约30张)的Daily通过多重曝光被转换成1张图像的"Monthly"。此后,多重曝光拍摄1年份(12张)的Monthly被转换为1张图像的"Annually"。在这个仪式一样的作品中,田中使用机械性的系统来表示图像的同时,带有人类学性的行动的图形也随之表现。

more
( )

为了揭示这些存在于思想和结果之间的空隙,我们希望Post的书籍化可以包含其作品本身和背后森林一般错综的细节。因为Post是一个与它的过程存在着紧密内在联系的项目,因此要理解工作结果,便必须要首先理解它形成的过程。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一个已完成的项目,而是将它自身所富含的多个维度展示出来。

年份卷裹着月份,月份卷裹着日份,以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体会到Post这个项目自身在一年的纬度中所传达出的形态和空间。每幅图像都按时间顺序显示,让观众在从当日(当月)转换到次日(次月)的过程中感受到其细微的变化。

田中的老师摄影家金村修先生和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的策展主负责人增田玲先生也根据各自不同的见解,专门为这次Post书籍化的项目撰写了由Post而引发的思考。本书籍包含附属CD。收录了Post项目每日制作方式和过程的视频。

Soushi Tanaka : 田中崇嗣是以东京为主要活动据点的摄影师。在摄影师金村修先生的专题研修会上学习过作品创作。他对摄影这一媒介的自律性、构造、机械(相机)的性能、 和利用这些机械性能生成数据的原理、 以及摄影和其它媒介的关联性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数据是由机械生成的,田中非常重视相片所具有这种化学、光学性质, “利用机械的性能创造出规则,利用规则使数据自动生成” 他在这一理念下进行作品的创作。

机械可以形成人的肉眼无法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图像。通过运用机械,相片可以捕捉到不断流动的时间中的具象(具体化)信息。也可以说是对时间和信息所遗留下的残骸的一种记录。

「Post」是田中崇嗣从2015年4月至今持续创作的一个项目, 每天的行为按照下面的规则重复着。将每一天报纸的每一页进行多次曝光拍摄,然后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再将该月拍摄的每一天的图像经过多次曝光拍摄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再将一年拍摄的每个月的图像经过多次曝光拍摄合并成像到一张图像上面。

生成的数据会上传到他的主页以及社交网络上。 将作者每天创作并发表作品的这一过程,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在观者眼前。

order ( )

c-SITE#2 Topic : Sample「采样/サンプリング」

2019.7, 120页, 180x240mm, 日本語/中國語/英語
ISBN978-1-9995159-1-1

c-SITE是da大 in print中的主刊出版类别之一。以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方式,围绕某个主题的而进行,从物质和非物质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度探讨。不受到采访/被采访的单一问答形式所限制,取而代之,以有机、顺序的方式 (a → b) , (b → c) … (j → a) 来开展进行,参与到其中的讨论者 (a),向讨论者 (b) 提出问题,(b) 在作答后再向名单中的下一位对话者进行提问,以此类推,由此来实现一个更加自然且更加自主的对话形式。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结合来自不同背景、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人的观点,来深度剖析所探讨一个主题的本质和潜在力量,尽可能扩大人们对其理解和思考的范围

more
( )

Sample :

生活在繁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着「采样」这个行为。被采集的事物本身存在于多样的场景之中,也许来自自然生态现象、声音、温度、时间片段,或者是人群对事物的某种思考。对样品有意识的收集、体验、质疑、判断的过程,都代表了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态度和想法。一个元素一旦在原本的场景、空间、时间中被采集出来,便伴随着人们不同的理解及体验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

样品自身对原场景带着什么样的记忆?事物自身的本质在采集的过程中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呢?当样品自身的特质在与感性和思考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们如何破坏样品本身与原环境的束缚?采样与时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样品与原来的场景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对事物进行采集这个行为可以是逆向的吗(我们可以被采集吗)?被采集的事物是否可以在不同的尺度/维度上进行转换呢?

Contributors : 饭塚纯/日山豪/岛田阳/David Reinfurt/Na Kim/宇田川直宽/高倩彤/长见佳祐/Joost Grootens/东地雄一郎

order ( )

c-SITE#1 Topic : New「新/新しさ」

2019.1, 119页, 180x240mm, 中文/日文/英文
ISBN978-1-9995159-0-4

c-SITE是da大 in print中的主刊出版类别之一。以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方式,围绕某个主题的而进行,从物质和非物质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度探讨。不受到采访/被采访的单一问答形式所限制,取而代之,以有机、顺序的方式 (a → b) , (b → c) … (j → a) 来开展进行,参与到其中的讨论者 (a),向讨论者 (b) 提出问题,(b) 在作答后再向名单中的下一位对话者进行提问,以此类推,由此来实现一个更加自然且更加自主的对话形式。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结合来自不同背景、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人的观点,来深度剖析所探讨一个主题的本质和潜在力量,尽可能扩大人们对其理解和思考的范围。

more
( )

New : [新],是 [旧] 降临前/消逝后的美。

我们对 [新] 总是有不同的理解,它自身带着新鲜/初始/ 唤醒 / 重生 / 变化 /重新定义 / 新的价值 /新的感知 /新的方向等多重含义。遇到新事物时的所产生的感受和表现反应也因人而异,,有些时候 [新] 的本身是负面的,逆向的「与时代相反的」,不清晰的,有些时候 [新] 是面对这个多变的社会所做出的及时回应。当然,也有些时候 [新] 可以是对固有观念/因袭守旧的一个挑战,是给予濒临死亡的事物的一个重生的机会。

在瞬息万变中,新是否能够保持恒久的张力?新和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所谓的新,是否只是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幻觉?新和旧间的边界线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判断?新与旧之间,是否可以来回交替、反复过渡?新自身所携带的「新的价值」又怎样才能找寻得到呢?

Contributors : Daniel Everett/高田唯/伊丹豪/辻 琢磨/James Ginzburg/Jeroen Barendse/田中崇嗣/aaajiao/藤城嘘/荒牧康治

order ( )

exhibitions, news

( )

泽田育久+马克‧纳戈扎姆 OTHERS | 分段 2 - 东京展

2023.06.09─07.11

Alternative Space The White

東京都千代田区猿楽町2−2−1 #202

这个展览是由两位艺术家和一个出版社合作的展览。两位艺术家在2021年与ori.studio合作发行的《c-site.3 : 他者的言语》项目中展开合作,从那时开始构思了这个项目。该项目包括在三个地区进行的展览以及以再现整个项目的书籍。展览将于2023年6月在东京(The White)举办,同年9月在安特卫普(FRED & FERRY)举办,2024年在北京(日期和场地待定)举办。在所有展览结束后,将发布包括项目进展、装置和各个艺术家作品的艺术书籍。

more
( )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通过作品进行交流,并伴随作品的扩展。每个展览首先由各自所在城市的艺术家向另一位艺术家发送作品,并由接收作品的艺术家进行解读并提出展览布置方案。随后,大家共同分享该计划,并根据各自的反馈,包括添加作品和更新展览场地等,互动地组织展示空间。通过积极地纳入他人产生的误解和差异等意外因素,希望作品能够被他人介入,并在此基础上有机地演变,超越作者的意图。

https://www.the-white-jp.com/exhibition/2023/0609/

[kyoto ddd] edition.nord | Factory dddd Exhibition Live Streaming [Part 2] ori.studio x edition.nord (video upload)

2023.04.30

Maxim Cormier (ori.studio) 和Shin Akiyama (edition.nord) 之间的谈话活动,由kyoto ddd主持,已上传到DNP的YouTube频道。
请点击以下链接观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z4Mi4MRSg&t=11s

Tokyo TDC 2023

2023.03.18

The book Yui Takada AXIS was deemed "Prize Nominee Work" by Tokyo TDC.

Juanzong Archive Awards

2022.12.12

Yui Takada AXIS和ori.studio很荣幸取得由卷宗书店举办的Archive Awards : Best Publication in Art - Finalist和Emerging Creator两个奖项。

IDEA No.399

2022.9.10

The 389th ginza graphic gallery exhibition
Yui Takada with ori.studio
CHAOTIC ORDER
髙田唯 混沌とした秩序
[以信赖为轴的合作关系]
座谈会 : Yui Takada x ori.studio x Takeshi Nishio
解说 : 古屋言子
设计 : ori.studio

高田唯、ori.studio、西尾健史共同参加了由IDEA杂志与ggg(编集长西まどか, 策展人尾澤あずさ的主持)联合举办的座谈会,详细讨论了展览和书籍的制作思考和合作过程,整场谈话内容被收录在:
IDEA magazine 399 (p.135-150)
http://www.idea-mag.com/en/idea_magazine/idea-no-399/

Yui Takada with ori.studio CHAOTIC ORDER

2022.7.11─8.25

ginza graphic gallery (ggg)
东京都中央区银座7-7-2 DNP银座大厦1楼/B1楼 
开放时间:11:00 – 7:00 (休息日:星期日和公共假期 / 免费入场)

《Yui Takada AXIS (髙田唯 軸)》一书将在高田唯的ginza graphic gallery首次个展CHAOTIC ORDER开幕之际出版并向公众介绍,这本书也是在本次展览中作为如何传达围绕高田唯的实践、工作和活动的复杂世界的重要组成结构。地下一层的展览和书籍同步制作,它们围绕书中的内容以共生的方式存在。
https://www.dnpfcp.jp/gallery/ggg_e/

more
( )

建筑师西尾健史负责展览设计,在那里,他创造了这样的一个空间——通过使用相似的模块化的方法,利用纸箱和木板的组合作为结构装置这一单一规则,使它和书籍可以相互辅助。纸板上覆盖着与书籍封面相同的酒红色的纸张,以胶带固定,胶带上直接印有取自封面的文字。这种方式创造了一种情况,仿佛书已经变成了一系列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大型物理平原,让人们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尺度上触碰着由高田唯创造的独特内容。

Company

2022.2.11─12

Presented by rondade
Alternative Space The White
东京都千代田区猿乐町2-2-1#202
13:00–19:00

“Company”书展由日本出版社Rondade策划组织,将携已经出版的书籍和正在进行中的书籍的模型同时进行,并将post-object (post-package)/pre-object(pre-package的思考的累积)置于平列的位置进行处理。da-in-print的书籍将出现在本次书展中,包括新书Olivier Goethals POEM! ,在本次具有高度实验性质的书展形式中,与其他各类设计师和出版商已出版和正在进行中的书籍一起展出。

more
( )

展览的目的是探索书在现时代的存在方式和可能性。使用发送者(设计师、出版商等)参与的书籍作为主要媒介,使其成为一个与观众进行对话的新场所。

POEM! Launch at abC Shanghai.

2021.10.21─24

POEM! Launch at abC Shanghai.
艺仓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展示结构设计 : Olivier Goethals

IDEA No.394

2021.6.10

从书籍到环境设计 : ori.studio的方法论
伴随着日本杂志Idea 第394期 “CLASS FOR GRAPHIC DESIGN”在日本的发行,通过对ori.studio成员Maxim Corimier的采访,详细讨论了最近工作室的项目和书籍成果、在设计、编辑和出版方面的思考,以及这些活动如何相互作用。(p.153-168)
http://www.idea-mag.com/idea_magazine/394/

displacement / Rondade + ori.studio

2021.6.4─7.18

CAGE GALLERY
150-0013,日本东京涉谷区惠比寿2-16-8号1F
照明时间 : 11:00 – 20:00
展览手册 : *在画廊对面的Hender Scheme「Sukima」
https://cagegallery.com/exhibition/934
https://bijutsutecho.com/exhibitions/8036

more
( )

CAGE GALLERY将从6月4日(周五)起推出日本出版社Rondade和中国的设计工作室ori. studio的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是在CAGE GALLERY进行的第二轮展览,始于2019年,是Rondade关于书和场所的一个实验性项目。在这次展览中,Rondade与中国的出版设计工作室ori.studio合作,分享两个窗口,每个窗口都有自己的展示方式。

展览将由Rondade和ori.studio各自对在市场上发现的同一本书的解释组成;Rondade以三维方式重新解释这本书,创造一个由不同结构想象出来的物体,而ori.studio创造一个融合了穿窗和屏障结构的印刷物体。乍一看,两位作者似乎对书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印刷品的平面性进行了三维的解释,可以说他们的作品是对书这一媒介的重新考虑。

‘Deviation Trajectory’ c-site.3 Tokyo Launch

2021.3.26─27

ALTERNATIVE SPACE The White (https://www.the-white-jp.com/)
东京都千代田区猿乐町2-2-1#202
Supported by rondade (https://rondade-prototype.com/)
Display by on-demand

‘apparition’ c-site.3 Beijing Launch

2021.3.21─4.5

Postpost space
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58号
周二至周五 11:00 – 19:30 (周一休息)

r-site[1] Higashiji Yuichiro 1/3 : Distance

2020.2.06─13

(r)- site, (r) = reset。
Hatsune_wing_C2, 初音町, 横滨市中区

UNFOLD SABF - TANK EDITION : Composition Systems and Variables [Soushi Tanaka, da大 in print]

2019.9.13─15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50号 油罐艺术中心
每日更新的展示空间、作品变化和Post的书籍,以及展示期间、和结束时完成的特别版Post。
除了主要的展示会场Temporary Exhibition Space #363以外,从9月13日到9月15日在UNFOLD上海艺术书展 - TANK EDITION现场也进行了同步延伸的展示。这两个展览被链接在一起,期间互相影响。
Book Signing:9月14日(六) 14:00 – 17:00

Temporary Exhibition Space #363 : Composition Systems and Variables

2019.9.11─17

Temporary Exhibition Space #363是这次展览Composition Systems and Variable的主工作展览场所。场所本身是上海静安区一个商业写字楼待租状态的毛胚空间。在一个月前,被我们临时决定改造成这次的主创作场所。http://tanakasoushi.net/works/composition_systems_and_variables.php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85919082/ExhibitionConposition-Systems-and-Variables

more
( )

在展示空间Temporary Exhibition Space #363里,写真家田中崇嗣和出版项目da大in print将一同进行展示。田中以每天在日本更新的作品“Post”为主题,在中国开展制作。同时,把Post书籍化了的da大in print也会以书籍做为媒介加入制作过程。

在展览期间,田中崇嗣将在中国对报纸进行Post的展示,其生成将当场输出并实时反映在展览会场上。在此场所中可看到Post项目自2015年开始至今的成果,和在现场不断产生变量的过程。在不断变化着的空间里可以如何输出数据?根据前所未有的这些变数来看,Post将会如何发展?借本次展览会,来探索今后的Post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性。

作为书籍计划后的一个延展,展览空间采取工作坊的形式制作了Post的实验版本[EE]。这个版本将在8天内逐渐发展,受时间的影响,如Post的多重曝光而进行信息的叠加。每一天da大 in print会在空间中进行16本实验限量版书籍的制作,过程和结果也在空间中进行同步展示和不断更新。

展览完毕后,空间恢复其原始用途。

“disassemble” - situation room 01 : ori.studio

2019.7.9─14

ALTERNATIVE SPACE The White
东京都千代田区猿乐町2-2-1#202
Supported by rondade (https://rondade-prototype.com/)
座谈会 : 7/14(日) 入场时间-19:30 开始-20:00
佐久间磨 (Rondade) × Maxim Cormier (ori.studio)
https://www.the-white-jp.com/exhibition/2019/0709_r205/

artists, authors, contributors

( )

selected articles

( )

bookshops

( )